隨著我國建筑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建筑施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業通過加強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根據財務管理環境的發展變化趨勢,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通過完善內控制度、強化會計基礎、管控貨幣資金、優化固定資產、清理債權債務、開展稅務籌劃、加強人員培訓等措施,既提高企業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又要防范企業經營和財務風險,保證資金的良性循環,是實現企業資源優化配置,提高企業活力和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一、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分析
1.資金管理方式陳舊
一是體制機制不完善。施工企業資金管理制度、監督體系不完善和更新不及時的問題長期并存,尤其是就事論事的管理方式,形成了以臨時決策代替長期制度的管理方式,在制度制定上的思考不足,帶來了管理隱患;二是銀行賬戶多,資金分散。由于施工項目具有點多、線長、流動作業的特點,使得流動資金難以集中管理、統一調配,資金的籌集、使用、回收等環節銜接不到位,銀行開戶多、銷戶不及時、“久懸戶”屢現等問題,成為企業“卡脖子”的致命一擊;三是資金使用管理不善。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成本控制不嚴、資金運作不規范、監管形同虛設、執行力度差等問題普遍存在;四是往來賬款清理難度大。應收賬款管理方式陳舊,催收款項不積極,應付款項落實不到位,極易形成呆賬、壞賬,引發財務風險;五是工程價款結算不專業。重施工輕結算,項目對上(業主)結算,缺乏必要的結算支撐材料,特別是建設單位認可資料的缺失使項目結算不確定因素增大,從而使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認定從根本上受到質疑;六是對外投資決策隨意性大,缺乏控制。
2.財務控制管理失序
當前,施工企業普遍存在年度安排無預算,管理過程缺乏財務控制,重大投資不搞財務論證,現金流量隨意性大等弊病,造成了企業難以進行有效的財務控制。隨著企業規模的逐步擴大,管理層更是難以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直接控制。在項目內部控制、成本支出、資金管理、賬戶管理、合同管理、工程分包和材料采購等環節存在諸多問題的時候,企業反饋控制尤其是財務的反饋控制滯后。
3、預算管理體系缺失
目前建筑施工企業預算管理現狀堪憂,大的集團企業雖然明確了預算管理體制,預算管理機構,編制了年度預算,但預算管理實際執行程度差,多數淪為生產經營計劃的參照,沒有實現預算的控制作用。業務招待費失控、以預提費用平衡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分包工程不按規定結算、采購決策不透明、成本列支無依據等情況,將預算管理徹底架空。
4、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在實際工作中,項目會計基礎工作薄弱,造成財產不實,家底不清,數據不準,信息無用,給企業內部管理帶來了消極影響。此外,財會人員業務能力差,職業道德水平低,職業技能培訓缺失,出納代管項目財務工作等現象,導致了大部分施工企業存在會計核算工作不規范,內部控制制度不嚴,財會人員理財觀念落后等現象的產生。財務人員有章不遵,習慣于聽從領導吩咐,對經濟事項的真實性、合法性不進行監督,更有甚者,法制觀念淡薄,無視國家財經紀律,截留收入、擠列成本、亂借款、亂集資等現象時有發生。
二、加強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內控制度建設
1.構建企業內控體系
財務內控制度建設是企業內控制度好壞的歸集反映點,企業經濟活動的有效進行、資產的保值增值、經濟效益的取得和長遠目標的實現均離不開完善的內控制度建設。加強企業財務管理,要求搭建以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性、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財務活動的合法性為目的的會計控制;完善以保證經營方針、決策的貫徹執行,促進經營活動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經營目標實現為目標的管理控制,使企業管理實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據可查。
2.筑牢項目成本管理
施工企業成本主要由“人、材、機”構成,通常為材料60%、機械10%、人工30%,加強成本管理要牢牢把控“人、材、機”這三大要素。一是加強材料、物資管理,降低材料成本。材料費占施項目成本的60%左右,抓成本管理首先要抓材料管理這一關鍵環節。把好采購關,堅持分渠道進貨;建立科學的內部供料制度和材料的收、發、領、退及清查盤點制度;完善現場材料管理,防止跑、冒、漏、滴等損失浪費現象;建立周轉材料管理制度,轉變周轉材料只領用不回收的狀況,堵塞各種漏洞。二是加強設備租賃管理。營改增實施后,根據規定,有形動產租賃增值稅稅率為17%,而租賃企業利潤率大部分低于17%,為此,多數租賃企業通常申請為小規模納稅人,只繳納3%的增值稅。一旦租賃業為小規模納稅人,施工企業可抵扣的進項稅額減少,從而加大施工企業實際納稅額并增加企業稅負。在實際操作中,通過租賃企業批量租賃機械設備的做法并不常見,尤其是地處偏遠的項目,只能通過個人進行零星租賃,機械發票取得難、抵扣不足,擠占了施工企業的利潤空間,加強設備租賃管理,實現足額抵扣,是施工企業成本控制的關鍵環節;三是加強人工費管理。營改增前,人工費采取工資表的方式,在當地申報個人所得稅即可計入成本。營改增后,施工企業必須通過勞務公司取得勞務發票才可以進行抵扣,勞務公司在施工企業取得的利潤,勢必增加了施工企業的負擔。此外,短期用工和零星用工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取得勞務發票,據統計,營改增后,施工企業勞務發票實際取得率不足5%。實現施工企業與勞務公司的無縫銜接,是解決人工費管理的必要途徑。
3.搭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防患于未然需要精細管理,施工企業應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通過科學的預警指標設置,分析判斷預警度,編制財務預警分析報告,預防企業經營和財務風險。
4.強化企業內部審計
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明確內審工作的目的和任務,強化內審工作機構,提高內審人員素質,加強對企業內部規章制度和重大經營決策執行情況的過程審計和監督,杜絕財務信息失真和決策失序現象。
5.實施財務風險規避制度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經營風險較高,應高度重視財務風險避險制度建設。在建項目多造成的人員不足、監管不到位、核算不統一、受地域因素影響等問題制約了財務管控的發展;“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程序不完善,分(子)公司重大事項管理失控、不計成本的投入、無原則的追加投資等現象,造成了施工項目巨額虧損;職能部門間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機制,管理缺位現象嚴重,權責不清,部門間相互指責、推諉,導致了追責機制難以落實。因此,應以完善內控體系為目標,通過嚴格的流程設置,理清內控體系各個環節,堵塞管理漏洞,將監督管理的關口前移,建立“事前預防、事中監督、事后評價”三位一體的財務風險規避制度。
(二)深化財務基礎工作
1.加強基層單位財務規范化建設
由于基層單位領導班子的管理水平、管理風格以及財務隊伍配置的差異,各基層單位的財務執行難易程度差異較大,導致了各基層單位財務管理規范性存在很大差異。加強對基層單位財務規范建設力度,是加強財務管理的基礎。
2、統籌企業財務核算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財務核算工作的首要問題就是要加強財務軟件建設工作,通過統一的財務軟件設置,規范核算方式和數據統計口徑,提高企業總部收入、成本費用歸集的科學性、及時性和準確性。通過系統設置,將審批、監督、管理融為一體,減少財務管理行為的人為干預,打通部門間溝通障礙,實現多角度審批,以權責分明的設置和統一的核算體系,完善企業財務核算工作。
3、規范財務檔案管理
會計檔案資料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記錄憑證,完善的檔案資料管理制度有利于清晰記錄企業發展軌跡,也為相關經濟案件提供了有力的憑據。加強和完善會計檔案資料的歸檔、保管和借閱制度,規范對工程資料尤其是工程進度簽證資料、材料采購合同的財務歸檔,是規范財務管理的現實需求。
4、提高財務人員效益分析意識
加強財務人員效益分析意識,通過對各類型工程項目的成本費用構成狀況及比例關系分析,一是及時發現工程施工中成本開支的不正,F象,及時杜絕成本費用浪費的源頭;二是通過和同類企業的效益分析對比,找到企業成本管理的薄弱環節,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三是有利于為同類型工程項目的投標,獲取更為準確的成本數據及結構比例關系,提高中標率和降低項目虧損概率;四是強化財務人員的管理意識,變財務記賬員為財務管理人員,真正實現對項目的財務管控。
(三)加強企業貨幣資金管理
貨幣資金是企業運行的血液,資金的良性運行是保障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因此,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貨幣資金的管理尤為重要。提高貨幣資金周轉率,保持企業最低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持有量是企業貨幣資金管理的核心目標。加強資金管理一是要合理籌集資金,確保資金占用和資金成本最低。根據銀行貸款利率的變動趨勢,合理安排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的結構,確保資金占用和資金成本最低;二是要加強資金使用的過程控制,加強對現金流出的日常監控,實行資金審批報賬制度。加強對應收賬款和往來賬款的回籠管理,減少資金占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三是要進行投資、籌資的成本效益評估分析,實現投資、籌資效益最大化,在保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條件下,進行合理的投資和籌資,實現貨幣價值的效益最大化。
(四)優化固定資產管理
按照規定,只有實行營改增后新添置的機械設備方可對進項稅抵扣,而許多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及租賃費用無法抵扣,這將是企業一筆沉重的負擔。優化固定資產管理,制定和完善包括固定資產目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折舊計提辦法、大修管理、購建及使用管理等管理辦法,嚴格按照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辦事,避免混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從而保證企業當期損益的真實性和穩定性。
(五)健全債權債務管理
建立健全企業債權債務管理制度,一是要嚴把合同關,嚴格按照合同法辦事,認真履行合同條款,確保合同賦予的權利。同時,建立債權債務備忘錄,注意訴訟時效,及時清理債權債務;二是建立權責實現對比制,實現對理論“收”、“付”與實際“收”、付”,理論“盈”、“虧”與實際“盈”、“虧”的權責實現對比,確保財務管理到位。
(六)優化企業稅務籌劃
營改增實施后,根據規定,老項目可采取3%的簡易計稅方法,新項目采取11%的一般計稅方法,同時,由于各行業采取不同的稅率和征收率,增加了施工企業稅務籌劃難度。綜合企業各種涉稅品種特點,有所取舍的進行納稅籌劃工作,以預算管理的方式,把納稅籌劃關口前移,在項目實施前,制定詳細的納稅籌劃方案,有利于實現項目成本的歸集和利潤最大化。同時,要加強對基層單位稅務檢查力度,定期對基層單位進行稅務專項檢查,尋找稅務隱患,指導基層單位規范和完善稅務管理。
(七)保障財會隊伍建設
施工企業的經營活動從招投標階段即需要財務部門對經濟效益予以分析和研究,財務管理工作貫穿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時期。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以下簡稱“《目錄》”)設置,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專業為管理學一級學科下的兩個二級學科,而《目錄》并沒有針對行業特性細分財會專業,這就導致了普通高等教育背景下的財會人員,缺乏對行業特性的了解,往往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的實踐積累,才能勝任施工企業的工作需要。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財會政策調整日益頻繁,財會從業人員知識更新和淘汰速度加快。因此,企業應高度重視財會從業人員的職業后續教育,縮短新人適應期,提高老人知識更新速率,培養和搭建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財會隊伍。同時,可借鑒法律顧問的形式,聘請專業的財會顧問團隊,在培養企業自有人才的同時,努力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專業性和規范性,實現企業管理層財會知識的普及化和財會從業人員的專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