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大禹獎獲得者山東黃河工程集團穿黃工程項目部
獲獎了、獲獎了,我們干的工程獲獎了!隨著南水北調東線一期穿黃河工程獲得“全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消息傳來,山東黃河工程集團穿黃工程項目部的伙伴們歡呼著、雀躍著……,成績的取得,無疑是對穿黃項目建設者晝夜堅守、厲兵秣馬的高度認可和贊許,是實干、擔當的“黃河鐵軍”鑄就的又一座豐碑。大家淚水打濕了眼瞼,流出了眼眶,那淚水是激動、是興奮,更是干工程時的酸甜苦辣咸,也把伙伴們重新帶回到了施工時火熱的現場,恍惚又回到了那段充滿熱情的時光。
南水跋涉穿黃工程 難度幾許?
南水北調計劃源于毛澤東主席1952年視察黃河時提出的一個設想。在他看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钡堰@句話變成現實卻絕非易事,真正實施起來更是面臨重重難關。南水北調東線一期穿黃河工程被譽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中標志性、關鍵性工程,是東平湖至黃河以北輸水干渠的一段輸水工程,即把黃河南岸的水輸送到北岸,讓北上的大江從東去的大河下方穿過。同時,該項目又地處東平湖北側蓄滯洪區內,是黃河流域唯一的重要蓄滯洪區,對保障黃河長久安瀾發揮重要作用,工作量大、施工難度非常高。
穿黃工程施工難,難在施工條件復雜程度上,施工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混凝土坡面襯砌。東平湖高地下水位和強滲透性給施工帶來極大的困難,襯砌形式多樣,坡面結構設計為多層結構,施工難度相當大,需要在1:2的邊坡分層施工、逐層報驗,邊坡中埋設敷設了防揚壓設施,襯砌板中埋設了防凍脹觀測和防揚壓觀測裝置,給混凝土坡面襯砌和收面帶來的施工技術難度可想而知。
面對這些難題,項目建設者迎難而上,根據工程的特點勘地形、訪百姓、優方案,想方設法一一破解。他們用雙腳踏遍了工程周邊10千米范圍內大大小小的水渠和溝塘,摸清水渠流向、溝塘可蓄水量等。通過深入與當地百姓交流,摸清工程周邊的灌溉體系和交通體系,以及地下水在豐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情況,不能因斷水、斷路阻礙施工進度,更不能因工程斷水、斷路,影響老百姓灌溉和出行安全。通過前期工作和細致研究圖紙,制定了降排水方案、農田灌溉方案、交通導行方案等有效的優化方案。沿兩岸渠頂縱向采用梅花形布置管井點,通過試驗、觀測井點水位下降深度等參數,確定了提早一周開始降水方案,取得良好的降水效果,給土方開挖和削坡施工提供了干作業條件。

降水方案有了,可雨季度汛又該怎么辦?只有提前謀劃,做好預防措施,2009年東平湖雨季,工程遭遇了強降雨,工程防汛形勢十分嚴峻。大家穿上雨衣,在雨中堵缺口、引排水,雙腳泡在冰冷的雨水里,渾身被雨水打濕,最終把工程損失降到了最低,雨過天晴來不及喘息,又奔向工程現場去修復大雨沖毀的工程,真是“晴天一身塵土,雨天一身泥水”。
穿黃工程建設開始之后,穿黃南干渠下穿G220國道,招標文件明確提出“不中斷交通且不具備修筑交通導行條件”,G220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交通主干線,車流量大、車輛軸載重,為確保順利施工,增加了極大的施工難度與強度。但項目部技術人員沒有退縮,一遍遍研究方案,統計車流量、高峰期,設置減速帶、導流反光錐、示寬警示燈等設施,安排專人24小時疏導交通,最終按論證的方案順利完成跨渠橋梁的建設任務,確保交通暢行安全、施工高效安全。
靶向發力攻克難題 勠力同心紓解困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針對施工中襯砌形式多、工序多、坡面多層結構、機械化襯砌設計等特點,項目經理徐軍帶領建設者認真研究圖紙、查找技術規范、請專家咨詢、向廠家咨詢機械性能、到中線學習施工技術等等,高質量、高標準的圓滿完成了施工任務。“要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變被動為主動”是徐軍的口頭禪,他基本上每天都盯在工地現場,以項目為家,真正做到了他常說的那句話“在工地待一天,就得奉獻二十四小時!泵刻煸缟咸靹偯擅闪,他就已轉遍了工地,對當天的安全生產、施工、設備管理、危險作業、車輛等情況了然于胸。不管是深夜還是凌晨,只要有了奇思妙想,他馬上給大家發信息,生怕忙忘記了。

項目上的年輕人也都很拼,肖晶、趙含明、黃洪昌等同志,為了圖紙上的一個細節,常常聚在一起研討和論證,為了方案更加優化合理,常常會在CAD上推演好多遍才確定下來。張旭升為了把研制的桁架懸掛式混凝土磨光機早日試驗成功投入使用,看制圖、定結構、選材料、購設備,親自盯在車間加工制作,生怕哪一個細節出現紕漏造成損失和延期。黃洪昌等在施工現場的同志,嚴把坡面襯砌質量關,對每一道工序都認真復核、檢驗,控制削坡坡度、鋪沙厚度、碎石攤鋪厚度、乳化瀝青噴涂成膜、混凝土進場檢測及襯砌后平整度、抹面收光、后續養護、切割縫等,一處不落的認真檢驗,高質量完成了渠道襯砌。
科技賦能創新驅動 打造核心技術競爭力
三年來,項目部堅持穩中求進、創新突破,抓牢抓實項目安全生產、質量管控和技術各領域攻堅戰,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質量是根本,只有我們把好質量這一道大關,才能保證工程進度順利進行”項目總工楊志剛說道。為了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工程建設伊始,項目部成立科研小組,制定創新創優規劃實施方案,將創新創優理念貫穿全過程,把質量目標的實現作為考核工程全過程的有效手段。濟平干渠和項目前期施工時,伸縮縫填膠時都是人工拿著膠帶沿著伸縮縫粘貼,效率慢,稍有站不穩,還容易滑倒造成摔傷,于是小組研制了膠帶粘貼器,工人直接把膠帶固定在粘貼器上,導向輪沿著切割槽推動就可以粘貼了,既安全又高效。為提高渠道坡面混凝土襯砌施工效率和質量,小組研制成功并應用的“桁架懸掛式混凝土磨光機”,為坡面混凝土襯砌提前介入抹平,與傳統的半機械化施工相比,抹平工序節省了2小時,同時,混凝土襯砌的密實度和平整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實體密實度更接近實驗室強度,為實現工程質量提供了保障,得到了建設單位的高度評價和社會的推廣應用!按笮颓酪r砌伸縮縫膠帶粘貼器”“桁架懸掛式混凝土磨光機”等多項技術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被列入水利先進實用技術推廣重點指導目錄,獲得黃委“三新”等多個獎項。

安全生產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項目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針,落實安全責任、突出現場管理、排查安全隱患、集中技術論證,確保安全生產。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成立了安全文明工地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內控管理體系,把管理體系制度化,標準化……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項目部頒發了《一體化管理質量手冊》作為標準,要求大家把堅持標準養成習慣,以標準執行來保障各項工作,確保了安全生產。項目部被國務院南水北調辦評為“2010年度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優秀單位”。
生態工程潤澤民生 黃河鐵軍接續奮斗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工程完工后長江水調入東平湖,東平湖的水位明顯提升,為向北京、天津輸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為水草豐美的東平湖湖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河湖美了,生態好了,百姓樂了……一渠碧水潤澤著廣袤的齊魯大地,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山清水秀的壯美畫卷。站在出湖閘向北望,長江水經過千里跋涉至此,湖水依然碧綠清澈,干渠堤干凈整潔,把黃河堤壩映襯的更清爽、秀美,內心不免涌出無限豪邁和幸福滿足,對穿黃項目建設者涌起無限敬佩。他們是奮斗者、親歷者,更是見證者,我們山東黃河工程集團的建設者們是當之無愧的工匠,是守護安瀾的“黃河鐵軍”,是我們山東黃河的驕傲,更是我們山東黃河人的驕傲!此時,不禁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帶領群眾修建淤地壩與村民打壩淤地的勞動場景。水利工程利國利民,生態保護功在千秋,黃河鐵軍接續奮斗榮光!